Top
首页 > 正文

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 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基于北京市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数据,总结其发展特点与不足,进而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的融合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挖掘出两区建设对智慧北京的多领域融合需求,并系统性地提出策略建议。
发布时间:2021-12-22 11:01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王鹏 鲁奕彤 毛哲涵 邓少骞

智慧北京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全国领先
智慧城市是我国正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作为首都,在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主要有四点优势:一是发展基础良好;二是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健全;三是重大活动保障任务为北京市提供了发展平台;四是信息技术优势明显。目前,“智慧北京”建设已经在城市智能运行、市民数字生活、企业网络运营、政府整合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共用平台建设、应用与产业对接、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二、北京市电子政务发展成效显著
北京市政府各级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实现政府信息化项目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北京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从推动政府上网阶段向推进电子政务业务应用阶段全面过渡。北京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区各级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城市电子政务系统在市政管理、交通、公安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三、北京市数字化政府改革效果明显
近年来,北京市加快形成全方位服务体系,不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随着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升级,北京市数字政府优化统一申办受理,推动线上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了市级80%、区级7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结。北京市政府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智能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成为城市大脑,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服务管理机制。
四、北京市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步完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大力推进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助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三地办事“无差别受理”,持续提升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而在这其中,北京市通过推进“一网通办”,在推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指标中取得重要突破。北京市还推出交互在线导办即时服务。北京市依托政务服务网,采用全程在线、即时互动、人工+智能的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实时咨询解答服务。
五、北京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目前北京市数字化新基建建设仍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根据《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北京将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6大方向,部署新基建的30个重点任务。为此明确提出了北京新基建的6个具体方向,即: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科创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
智慧北京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但都不能一蹴而就,北京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和发展。尽管其发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智慧北京的建设也对不同领域及整体的两区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为两区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北京两区建设的需求分析

两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息息相关,两区建设各个领域的实施措施均有力推动了北京智慧城市的建设,北京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案也对不同领域及整体的两区建设有促进作用。根据目前北京相关市级、区级各委办局的相关建设方案以及智慧北京发展方案中,我们总体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融合点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的多领域融合需求分析
一是政务领域的融合需求
智慧政务能帮助北京的“两区建设”提升城市科学化决策水平,提高政府效率。智慧政务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相关机构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务系统。
二是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需求
智慧医疗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实现医疗信息化。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将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和健康AI平台,打造新型数字化健康服务产业。以网联化医疗资源为支撑,构建健康管理、疾病诊疗、康复保健、养老服务一体贯通的新型健康服务体系。
三是交通领域的融合需求
北京市在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实际性建设进展。智慧交通旨在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公共交通、智能出行等新一代交通出行产业,促进北京交通运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
四是金融领域的融合需求
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提出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国家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金融标准化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级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搭建多层次、系统化的数字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五是产业领域的融合需求
智慧城市进入创新创业阶段,要想实现爆发式成长,需要从智慧城市专业化园区做起,构建开放式产业生态。此外,智慧城市方案提出培育数据驱动的未来标杆产业,包括数字化出行产业、数字化健康服务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数字能源产业、数字金融产业、数据支撑的研发和知识生产产业等。
六是社区领域的融合需求
智慧城市和两区建设将打造数字化社区建设工程。构建市、区、街三级目录链体系,加强市级数据下沉赋能,支持市级各部门基于目录区块链向各区共享数据资源,统筹建设市、区、街镇三级共享共用、无缝连接、集约高效的综合数据资源池,支撑各区智慧应用和基层治理。两区建设中还提到智慧街区和楼宇示范建设,将建设城市楼宇设计智慧化和城市部件管理可视化项目,打造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街区的品牌化示范项目,形成标准体系。
七是文化旅游领域的融合需求
在人文环境智慧应用,智慧城市将推动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基于特殊人员画像开展社会帮扶救助,打造温暖宜居社区环境。拓展扶农助农手段,利用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直播带货、直销社区;推动开展线上文旅展出、线上体育健康活动和线上演出活动,加强云转播、沉浸式观赛、多场景一脸通行等智能技术应用体验。
八是教育领域的融合需求
教育领域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育数据开放,汇聚终身教育领域资源。探索教育大数据创新应用,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数据服务;对接“学分银行”,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机制;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建设教育科研数据专区,提供公共政策设计与仿真、政府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支撑。
九是科技领域的融合需求
智慧城市与两区建设将部署AI大平台,支持未来智能系统平台建设,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研发机构。此外还将推进普惠AI战略,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创新平台,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和产学研用协同。
十是基础设施领域的融合需求
1.城市操作系统
两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将开展城市大脑街区应用试点,建设新一代数字原生城市操作系统。在数字原生城市操作系统方面,未来将部署与城市感知网络交互的智能设备控制模型、感知数据分析与标注模型、推理服务平台等;在终端感知体系方面,将构建3D智能扫描、二维码感知服务、城市视频监控网络等,建立统一标准、统一台账、统筹实施的“一盘棋”推进机制。
2.数据专区
两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将推进数据专区建设,完善公共数据专区。首都功能核心区逐步关闭腾退部分数据存储类自用型数据中心;引导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加快存量存储类数据中心向计算型和人工智能算力型数据中心的改造升级;布局商用型及混用型云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3.算力中心
两区建设与智慧城市还提到要城市超级算力中心建设工程、中数云谷等数字经济算力平台和超高速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应用智能计算沙盒、元数据网关、感知服务网关和隐私计算数据阀等技术,建设具备计算传输一体化能力、混合联动型的城市超级算力中心;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新型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链工厂”,构建软硬一体的技术体系。
4.数字交易所
两区建设和智慧城市在数字交易方面提出要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建设各类数据交换平台,强化城市数据供需调度中心功能建设;建立北京市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实现高价值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安全流通,对高价值敏感数据分级分类制定特定交易规则和交易机制。吸引各机构客户建立数据交易联盟,在各垂直领域先行实现数据交易。
5.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要求建立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并完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和国际数据安全交易的技术与监管规则。加快开展三个片区的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推动中关村软件园、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和大兴机场片区制定跨境数据流动发展规划。采用监管沙箱的模式,分阶段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的有序开放,允许国外相关企业在中国拓展数字业务。设立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研究院,开展非政府间数据跨境合作和交流。
6.数字贸易功能区
两区建设与智慧城市将建设数字贸易功能区。加紧建设高水平数字贸易港,成为全球高端要素和优质资源集聚配置的新通道,支持国际数字贸易龙头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等平台型项目落地。其次建设全球贸易数字化示范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例如在大兴区探索设立数字贸易示范区。
7.网络基础设施
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将建设国际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重点要夯实云网和算力底座,推进“双千兆”计划;建设专用网络和边缘算力体系,建成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高可靠低时延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发展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星地一体融合组网等通信融合技术,突破太赫兹通信、智能超表面、6G无线网络架构和信道模型与仿真等技术,开展6G相关的高端芯片、核心器件、仿真验证平台等攻关研制。
二、多领域融合需求分析小结
总体来说,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融合点分为基础设施领域和多场景应用领域两大块,各领域既有关联也有重合,因此智慧城市从各方面均能对两区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融合点主要在于城市操作系统、数据专区、算力中心、数字交易所、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数字贸易功能区、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
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在多场景应用领域方面的融合点主要在于政务领域、医疗健康领域、交通领域、金融领域、产业领域、社区领域、商务领域、文化旅游领域、教育领域、科技领域等领域。

智慧北京助力两区建设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基于智慧北京的发展现状与两区建设的现有基础以及对于两者融合发展具体领域的需求分析,我们制定一套相对系统性的整体融合发展策略,涵盖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发展阶段以及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战略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起步之年,北京市在未来,应以更积极的姿态进一步推进先行先试示范。围绕“优政、惠民、兴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构建一套完善的智慧城市系统;将实现整个城市协同管理和服务作为落脚点建立智慧城市数据中心;以实现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景修订智慧城市标准标杆;为达到全局统揽、精准服务、高效决策的目的创立智慧城市评估评价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树立大局观,保持高政治站位,服务于首都建设大局。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响应人民群众民生诉求。
三是深化创新思维,掌握时代改革命脉。
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与水平。
三、发展阶段
2021-2022年基础阶段,构建北京市数字化基础设施,了解“两区”建设基本需求与诉求,指导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
2022-2024年提升阶段,以“两区”建设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进一步实现构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等具体战略目标。
2024年以后,将北京市数字经济系统提升至引领地位。以北京市整体定位、发展情况、经济实力、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支撑“两区”建设,更好发挥北京四个中心功能作用。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两区建设与智慧北京联动的顶层设计
  一是从北京市级层面牵头构建“两区”建设统筹协调机制。从多头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从单一管理提升为全面管理,有效避免了以往多头管理、责任不清以及执法和管理脱节、以罚代管严重等现象,切实做到“一盘棋、抓到底、管到位”,形成对“两区”建设工作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是成立专项机构协调配合共同处理智慧城市与“两区”建设重点工作。专项机构的成立不但能够对需要审议、决定的问题及时地加以研究,也有助于在对有关问题或议案作深入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后提出审议结果和报告,从而提高智慧城市与“两区”建设重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将智慧城市和“两区”建设目标相结合,出台融合发展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政策以满足实际需求。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及相关政策的出台能有效使得智慧城市和“两区”建设工作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调整步伐有所加快,建设工作在宏观调控中继续取得进展。
(二)融合发展领域
一是构建“1+N+1互联网”医疗综合平台建设。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建立完善北京市互联网医疗“1个互联网诊疗服务监管平台+N个互联网医疗子平台+1个互联网医院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模式。
二是构建高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加快“三城一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技术创新能力。部署AI大平台,支持未来智能系统平台建设,建设高速互联智能算力云平台,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和产学研用协同。
三是推动多领域应用场景开放。聚焦交通、教育、医疗、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加强顶层设计、改进管理模式、再造业务流程,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示范应用,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推动文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开展线上文旅展出和线上演出活动,加强云转播、沉浸式观赛、多场景“一脸通行”等智能技术在冬奥场景的应用。以重大项目带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推动文化交流融合,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三)基础保障措施
一是推动数据分类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领域开放,以云计算平台建设为抓手,制定数据中心分级分类标准等重大改革措施,加强大数据平台汇聚、管理和共享开放服务能力。
二是推动大数据专区以及北京交易所建设。完善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数据专区建设,筹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加大对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领域的数据供给,为企业、科研院校和市民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提升北京数据要素价值。
三是推动商业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建设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支持平台型企业建设商业服务平台,实现商家互通、消费场景间互通以及线上线下互通。支持服务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形成覆盖面更广、功能更加完善的国际经贸合作服务网络体系。
四是激发资本市场活力。鼓励企业与政府双主体共同参与资本市场建设投资运作,积极释放智库与科研机构内生活力,有效利用政产结合的模式活跃资本市场,创造出高质量融资环境。
五是构建协同发展考核评估机制。根据“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融合发展现实,就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技术应用、管理体制、法规环境等层面,以市政府层面对二者成效形成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估机制。(毛哲涵为本文通讯作者)

 

每日必读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