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慧工云朱鹰: 用数字化定义中国制造的未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在哪?在这个问题上,成立不到5年的慧工云,凭借自身对中国工业逻辑的深刻理解和核心技术的把握,将会越来越有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1-04-01 16:16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王昊

十年未来:用数字化定义制造

用数字化定义制造,这是一个人,一个行业,以及一个文明共同的机会,中国未来10年最大的发展是什么?这是在社会日趋焦虑化、国际压力持续加大的今天,大家都在问的问题。而慧工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朱鹰认为答案就在“中国制造”这朴素又简单的4个字,是80后代表的这一代人最大的机会。

中国制造是机会,是因为过去40年的崛起,让中国的制造在很多的细分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人类社会改变世界的愿望是持续的、一以贯之的,让14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依赖于制造——这一真正改造世界的工具。

中国制造是使命,因为回望过去百年的历史,无论是英国、美国,亦或日本的崛起,都离不开世界制造。最终中国制造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需要有人一起帮助中国的制造业走出去,战胜那些前辈,成为世界制造,而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服务世界。这个使命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新一代的手中。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从2014年起,朱鹰和几个来自制造业500强和顶尖互联网企业的朋友,觉得应该开始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等风口到来,因为未来是需要有人去创造的。

在创业的第一天,他们有着明确的方向,同时更愿意相信时间的力量,在第一次慧工云全体大会上,他们提及到了另一家非常著名的民族企业——大疆。大疆用10年的时间开创了一个似乎从未存在的行业,并成为这个行业的定义者——带领着人类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待自己生活的世界。

在扎根制造业的这10年以及创建慧工云的这4年中,朱鹰经历了太多的企业在管理与运营的怪圈中间挣扎,慧工云在帮助他们,也在帮助自己和整个行业去寻找那些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机会和使命——用数字化定义制造。四年历程:探索企业管理升级之路

谈到慧工云的创立,这是一家很独特的公司。在其董事长朱鹰看来,中国有华为这样在科技研发上引领世界的企业,有富士康这样的在精益生产和工业工程上改变世界的企业,但是这几年的卡脖子告诉我们,中国其实还是需要 SAP,需要西门子,需要霍尼维尔。慧工云就想去做中国真正的ERP,不是仅仅做财务,而是真正把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资源调度做起来,发现制造中的最大的价值和创新。

朱鹰对工业管理软件的执着,很大程度来源于导师黄德先的启发。当时黄老师是中国流程工业最顶尖的专家,研究生时便成为国内第一本流程行业控制原理书籍的作者,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油气相关的企业。在谈到是否应该创业时,黄老师只问了一个问题:中国工业缺少软件管理,这个痛点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如果是,就应该像当年做学术工作一样,不断去登攀和探索,只要它是一个问题,这件事就有它的价值。

那么,如何根本性解决行业痛点?在朱鹰看来,中国有成千上万家制造企业,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样,一群专家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十个企业,甚至一百家企业,但是他帮不了整个行业和整个制造业,想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出路——数字化软件,把对工业的思考、对工业管理困难背后的真相抽象出来,成为一个可以依赖的和具备最佳实践的产品,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也是这几年慧工云一直在探索摸索以及不断挑战的事情。

因此,慧工云在创立之初,团队就调研了千余家不同行业的制造企业,深度洞察他们的核心痛点与需求,最终决定切入离散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赛道。接下来,产品团队经过数十次升级迭代,将行业特性、生产实践、工业体系知识都融入到核心的软件产品中,打磨出融入现代工业体系的IN3制造运营云平台(“IN3平台”),基于自主研发的双中台PaaS(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架构技术,以覆盖工厂管理的核心业务场景,为民族工业企业打造从销售-生产-服务的“端到端”完整闭环的一站式工业数字化应用与服务平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慧工云在工业数字化管理体系的艰难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截至2020年,慧工云累计服务客户300余家,覆盖电力装备、电器元件、电子通讯、新能源汽车四大领域,并累计接入超过200家工厂、700个数字化车间、10万工业人以及600TB工业数据存储,销售业绩同比实现了2.5倍增长。更是在最近完成了亿元B轮融资,公司发展迎来加速度。300余客户:互相成就的宝贵财富

慧工云的第一个客户是盛隆电气,这是一个从运输企业起家,现在年产值已经超过百亿元的创新企业。近四十年的历史,一步一步地发展,解决眼前的问题,培养好自己的团队,这给了慧工云团队非常多的启发。而盛隆电气在慧工云的帮助下,经历了4年的管理变革的持续投入,在制造产值已经翻了一番的情况下,占地面积降到了原来的50%,整个生产周期从42天降到了24天,更不要说单位产出提升后,一线工人那种自豪感和洋溢出来的幸福获得感。

中国最大的电子ODM厂商找到慧工云的时候,慧工云只有10多个人的团队,但是他们创造性地将世界领先的 oracle的核心物料调度运算,从8个小时降到了15分钟,“技术+管理”的结合,让这家中国大企业感受到了真正自主创新的力量。

这种相互信任、相互成就的案例,在慧工云的发展历史中还有很多。中国商飞、公牛集团等众多客户,包括本次B轮融资的联合投资方上海广电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慧工云坚实的伙伴。朱鹰表示,公司现在已经帮助300多家客户和几百家车间在进行制造管理与数字化转型升级。这群非常可爱但又充满麻烦的朋友,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产。

客户的持续信任与需求的不断拓展,也推动慧工云专家团队不断壮大,如今已经聚集了100余个来自于施耐德、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业专家和来自于阿里云、华为云、SAP的互联网软件技术人才,这支有着使命感、有着憧憬以及愿意去研究的团队正,在持续不断地向客户输出着价值。展望:管理数字化的技术未来

在朱鹰看来,慧工云做的工作,就是用数字化帮助行业的领军者和整个行业缩小和提升认知与能力的差距。

那么数字化的技术基石有哪些?朱鹰认为有三点——互联网、物联网、管理技术。

首先是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基因,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手机或者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在社会上如何生活。可10年前,实施数字化还得教会一线人员使用电脑。今天,当一块块屏幕在车间现场竖起来的时候,操作人员最习惯的动作就是伸出手指去触摸,甚至很多复杂的概念已经无需科普。

互联网成长的另一面,是社会对云与付费的接纳,感谢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云的创造和发展,让每个企业变得更加安装简单、便于升级。相比于传统的本地部署和实施,云带来的安全性、便利性、计算弹性都是难以想象的价值。

其次,是物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工业现场充满了一些设备与数据的孤岛,如果要收集很多的数据和信息去综合管理的话会非常困难,但物联网的芯片在以摩尔速度高速发展,一个遍布世界角落的可连接的网络,时时观察着每个微小的信息,帮助物理世界在信息世界上得以重建正成为可能。

甚至,随着5G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得到重构,在工业现场升级,连布网都变得异常简单,一系列工业互联网节点的建设、通讯加云的综合的方案,让工业软件的基础设施更加简单快捷。

最后是管理技术,30年的积累,特别是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帮助中国培养了一批的懂得制造业和看过优秀技术但又缺少发挥空间的人。随着本土企业的崛起,这批人才本身以及其所代表的管理技术,成为了这十年最优秀的基础红利。

同时,第二代的管理者逐渐开始接管企业,不像草莽创业时的江湖风气,而是对企业细节能做到事无巨细地了解,他们更愿意站在体系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和更好控制企业的节奏和发展。朱鹰认为: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有好有坏,但是慧工云发现管理技术正在变得不一样,这是一个工业文明从少年期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的工业软件的发展,是一定要伴随着整个工业社会成熟的。朱鹰喜欢谈论时间,谈到慧工云的发展总会讲到慢即是快,少即是多。很多人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口号或者弱小者用来搪塞的借口。当一群人坚定相信生长的力量的时候,这才是工业软件真正的未来。

而制造业企业资源的未来,一定不仅仅是企业资源内部的调动,更是企业和企业间、行业和行业间或者说整个中国制造业的流动,这种充满活跃的未来,才是慧工云愿意看到的和正在奋斗的未来。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