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如何升级?来看看联想集团的答案

发布时间:2023-05-19 15:43        来源:凤凰网        作者:

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企业。关于传统产业应该如何发展,国家层面定下重要新基调。日前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业界认为,这是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标签化的及时纠偏,也是给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传统产业鼓劲打气。

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正不断深度赋能各大产业加快发展,数实融合持续深入。在此进程中,“双实企业”发挥了十分特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双实企业”显然更有针对性,实效亦更为显著。

扎根实体经济近40年的联想集团,就是一家典型的“双实企业”。作为硬核科技制造企业,联想集团通过“端-边-云-网-智”的新IT架构,实现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在此基础上,联想集团依托新IT不断强化智能化提升的服务引擎,通过内生外化将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技术和经验沉淀为方法论,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长期进行以实赋实的实践,持续挖掘数实融合新动能。

“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式发表演讲,进一步表示联想集团将继续坚定推进数实融合转型实践,并积极助力制造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必经之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体量十分庞大。

近年来,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被摆在越来越重要位置。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1684480767726077478.jpg

当前,中央进一步强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基于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和制造业发展实际做出的科学判断和务实之举。一方面,以其巨大体量和占比,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直接关乎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另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强行脱钩、生产成本高企等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产业的简单退出,必然带来产业空心化风险,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不仅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也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伟表示,抓住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红利,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将大有可为。”

典型样本:“一根丝”蝶变于变革最前端

那么,传统产业如何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才能真正成功实现提质升级?桐昆集团“一根丝”的蝶变,可谓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典型样本。

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浙江省桐乡市的桐昆集团,4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生产一根丝,也专注于卖一根丝,所处的纺织行业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行业。近年来桐昆发现企业按照传统模式发展越来越困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基于此,桐昆决定展开服务化、智能化转型。

对桐昆而言,其智能化转型诉求并非是某个工厂、某个流水线的精细化管理,而是如何在全局上进行统筹、实现集团化管控。“谁来帮助我们实现智能化转型?当时高管们提出,要既是制造业,又有技术能力的企业。”桐昆集团首席信息官许燕辉回忆道。

只有制造业最懂制造业,联想集团恰恰是一家已发展30多年的硬核制造企业。最终,桐昆选择了联想集团。2019年,双方正式携手。推进桐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桐昆以工业物联网平台LeapIOT为核心,打造了完整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家分厂车间的工业网络得到了改造和增强,971条生产线上的26820台设备得到连接,连接关键工艺数据采集点位数超150万个,构建了集团统一的数据湖。现在,整个桐昆集团有近1000个以上高层领导都在用这个平台,用数字化决策。

尤其是在数字运营方面,桐昆构建了可视化监控平台和门户,打造了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企业驾驶舱,内容涵盖了市场销售、客户服务、成品库存、采购管理、产品生产、产品研发、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力资源、质量管理、安全环保等11个总览,从集团到下属公司的高管们鼠标轻轻一点即可看全各自权限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情况。

1684480799247037225.jpg

桐昆数智运营大数据平台监控中心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企业。”许燕辉透露,通过这些年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桐昆30万吨年产标准的工厂人均产值已从2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工厂的生产更加柔性、灵活,通过对核心设备智能监测管理和预测性维护,生产部门和设备运维部门就可以准确预测判断,大大提升了企业效益。

当然,智能化一直在路上,联想为桐昆制定了“全局可视—全局可析—全局智能”的三阶段转型路径。许燕辉表示,这非常契合企业智能化成熟度的标准体系,“目前,桐昆全局可视已经基本建成,现在正在建设全局可析和全局智能。”

可以说,桐昆的智能化转型走在了行业变革最前端。基于智能化转型的良好进展,桐昆集团逐渐形成了从“一根丝”、“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以实赋实:联想集团内生外化力促产业跃迁

近年来,数实融合持续深入。作为中国数字经济领导企业,联想集团一直坚持以实赋实,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脚步更是片刻未停,标杆案例还有很多。

比如,在与三一重工的合作中,联想将分散在100多个不同应用位置的数据汇总到一起,近一年就产生了超过1.2万亿条数据。而在联想的赋能下,三一集团的工厂整体效率提升超30%,产能提升50%,人力需求减少60%,场地压缩30%,正在书写重工业“双实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样本。

又如,联想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识别和预警系统,助力青岛特钢以“AI智慧眼”代替产线监控工人人眼质检,实现自动识别和预警,提高监控预警质量,保证全天候24小时稳定可靠监控,提升巡检质量和效率,促使青岛特钢人均效率提升15%、协同效率提升20%、停机时间减少15%。

当前,以5G为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正加速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数字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效率指数级提升、企业和行业的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步入“深水区”。

在制造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双实企业”显然发挥着更为特殊的重要作用。所谓“双实企业”,亦即“双重实体企业”,是指以实体经济为本,沿着“新”“强”“数”“融”的方向,向实而行,向上跃升的企业。作为智能化转型的“过来人”和“领路人”,“双实企业”深谙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需求点”,因而能够更有针对性、更为高效地带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

联想集团就是一家典型的“双实企业”,扎根实体经济已近40年,且一直逆势加码制造,加重实体基因,近一年里陆续建成投产匈牙利工厂、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南方智能制造基地(深圳)三家自有工厂,中国作为联想智造大本营生产更是提供了90%以上的联想产品。目前,联想集团在全球拥有超过30家生产制造基地,凭借混合制造、“全球资源+本地交付”模式在Gartner 25强榜单中排名第九、亚太第一。

1684480839321085602.jpg

一方面,通过“端-边-云-网-智”的新IT架构,联想集团实现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场景的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联想集团还将自身转型过程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沉淀出一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法论,依托“新IT”为技术架构的数字底座,匹配卓越的全栈产品和强大的解决方案、服务能力,帮助和赋能更多实体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而良好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比如,十多年来,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年产值由3.4亿元跃升至1227亿元。截至目前,已有70余家供应商伙伴在联想合肥产业基地带动和鼓励下,仅2021年就为当地贡献产值约140亿元。

作为高科技制造企业,联想集团在数实融合方面的实践和贡献离不开自身持续锻造的核心能力,这也是联想集团作为“双实企业”的重要基点。比如,依托新IT架构,联想集团“内生外化”打磨出了中台化、云原生、AI的智能IT引擎——擎天,推动包含智能供应链、智能营销、智能销售、智慧客服等在内的全价值链升级。此外,联想集团还重磅推出Lenovo xCloud混合云平台,主打云原生、智能运维、私有云、多云管理4大产品家族,9款通用解决方案,覆盖绝大多数企业用户的混合云需求,为企业上云提供优质选择。

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的演讲中,杨元庆以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联想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为例,再次突出讲解了联想集团的“双实”属性,既有传统实体制造属性,同时又在“以实助实”,为实体经济的数智化转型赋能,并特别强调了关键技术突破对于企业开发新产品、打造新模式的战略价值。据介绍,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以“绿色零碳、数智引领、灯塔工厂”为核心定位,充分运用绿能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联质量、智慧物流等方面优化建设运营方案,着力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实验、数字化展示于一体的高起点、高标准的智能化标杆工厂和绿色化零碳工厂,并基于自己经验打造科学的、可复制的“零碳智造”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制造”实现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双赢。

“双实企业”作为具备丰富数字基因和正向普惠特质的平台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领军地位。未来,联想集团将不断强化以实赋实核心能力,依托新IT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挖掘数实融合新动能,持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