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还在提“垃圾分类”吗?“源头减量”才是硬核科技

“源头减量”,硬核科技,也许很快就将来到我们身边,进入我们的社区,下一步,从源头对垃圾数据汇总成大数据平台,联动城市多级垃圾处理相关机构,一定可以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最后一公里”,最终打造绿色无废城市。
发布时间:2020-07-06 09:53        来源:赛迪网        作者:王昊

【赛迪网讯】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垃圾分类背后反映出的更是社区自治共治和“一网统管”智治善治,是“绣花功夫”治理超大城市的关键缩影。

从去年全国多地纷纷开展垃圾分类、出台管理条例,到“两会”上有代表提出餐厨垃圾分布式处理,再到7月开始施行的源头减量和分类处理暂行办法,可以看到,垃圾分类不再只是“分类”,更聚焦的是如何让垃圾的前端分类、中端收运、后端处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所以,“垃圾分类”不再是最前沿潮流,现在的硬核科技则是“源头处置”。硬核中的“硬核”,则是我们最熟悉的厨余垃圾的源头减量、就地处理新风尚。

为何是厨余垃圾?为何要“源头减量”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陕西省全国人大代表孙维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餐饮服务业的迅速发展,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远远超出了预料,也造成了垃圾产生量与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

以深圳市为例,该市一天餐厨垃圾产量高于2000吨,但市辖区内集中处置厂日均处理能力仅为1130吨。同时,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保守估计每天居民小区分类出来的厨余垃圾将高达5000吨。然而,这远高于后端处置能力的垃圾产生量,目前却没有一个合理的办法解决。

同时,厨余垃圾的存放、收集、转运、处置中因含水率和有机物含量较高,极易在较短时间内腐烂发臭和滋生蚊蝇等,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建设传统大型集中处置厂早已不适合当今形势,不仅面临选址难、建设周期长等难题,收运环节往往又极易造成沿途的二次污染且增加负担。

所以,“厨余垃圾”的“源头处置”势在必行,顺势而出。以镇/街道为收集辐射区域、网格化布置中小型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设备“下沉”走进社区、走进源头,走进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参与“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

目前,最为常见的是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多地设置的“湿垃圾处理中心”或菜市场、餐饮商圈附近设置的厨余垃圾降解设备,虽然在践行垃圾分类之后可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染和实现变废为宝,但仍需要收集、转运、存储等系列流程,对中转车的容量及运输安全性也提出挑战,多地就遭遇过遗漏污水、留下污迹情况,需要不断对运转车改造升级才可保证安全。

在此之下,我们开始思考,能否在社区内设置小型便捷、环境友好的降解设备?在社区内进行垃圾源头处理,从源头上减量,减轻城市级处理中心的压力,也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由于扎根于民众生活周围,类似设备必需占地面积小、环境影响少、操作简单、投资规模少、运营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可以想象,一旦类似“硬核”科技推广进入社区,就可充当“智慧大脑”让厨余垃圾这一难题彻底解决。

   “生物降解”硬核科技分分钟搞定

在此背景下,振天环保全新研发的智慧社区厨余垃圾生物降解设备顺势而生,凭借自我繁殖能力高、持续工作性强的振天高效生物复合菌种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专利,针对之前推出的中小型分布式处理模式和“阳光垃圾房”模式所面临的不足,振天环保推出了适合社区的厨余垃圾生物降解设备系列,通过自动化接送桶模块、送料模块、分解仓(100kg-300kg处理量)模块、除臭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以及电控模块,将厨余垃圾变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无污染排放,在社区源头为垃圾减量,为城市垃圾集中处理机构减轻极大压力。

  设备

                                    智慧社区厨余垃圾生物降解设备       

                        菌种

振天高效生物复合菌种

为了居民民众便捷参与厨余垃圾处理,最大范围推广源头减量,此设备加入了一系列“自动化”处理功能,比如大屏幕具备人机交互功能,今后还将为每家每户配备内置射频芯片厨余垃圾桶。不仅可以识别用户信息,还方便汇总民众日常生产的垃圾有关数据,一旦垃圾类别错误还会主动预警提醒,可以相信在未来类似垃圾桶普及之后可以更高效便捷地源头减量。

111

回收流程示意图

海口

海口市菜篮子工程100吨/天果蔬垃圾处理中心

在金属检测及剔除之后,就可以进行仓内分解,经过除臭系统排放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最终可以实现零扰民、零排水、零噪音、无臭气、低能耗的处理目标。

在之前“阳光房”设备配备的智能柜与厨余垃圾降解设备高度互联的技术积累之上,振天环保也特此投入研发力量开发独立云端管理平台,希望今后可以共同组建大数据平台和垃圾分类追溯平台,也可以持续技术可持续创新,最终为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探索更多新模式。目前开发进度如火如荼,预期将在近期完成测试及论证,于不久后与民众见面。

除以上设备之外,日处理量50吨以上的大型集中式处理点已在发改委第三批试点城市渭南、海口市落地应用,日处理量10-50吨级别的小型集中式处理点已在广州市和深圳市落地应用。更为广泛接受应用的分布式处理已在深圳市中学和物业小区、四川省国税系统机构、云南省国税印刷厂和合肥市某物业小区等地广为应用。

“源头减量”,硬核科技,也许很快就将来到我们身边,进入我们的社区,下一步,从源头对垃圾数据汇总成大数据平台,联动城市多级垃圾处理相关机构,一定可以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最后一公里”,最终打造绿色无废城市。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