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新基建 新机遇 排水管网大有可为

抓住“新基建”为城市排水管网提升改造带来的新的历史机遇,以一流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要求,围绕城市内涝、黑臭水体两大难题,我们将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0-05-07 11:05        来源:赛迪网-互联网经济杂志        作者:李明海

大背景

最近“新基建”火了,主要是因为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上,决策层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到底什么是“新基建”? 传统基础设施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简称“铁公基”,这些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于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概念应运而生。说起来,新基建不是一个新鲜出炉的概念。早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今年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出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2月14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

新机遇

“新基建”立足于用科技手段对传统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围绕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能够补足短板、改善民生的基建投资,也应属于“新基建”范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中,最广泛最大量的是城市的各类地下管网系统。在城市管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权属部门的基础数据、运营数据、管理数据等处于数据孤岛状态。新基建将是一次难得的契机,将打通数据间的壁垒,建设城市管网大数据中心,进一步加速地下综合管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的进程。

2019年,三部委印发《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依法建立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各地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政策激发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市场的活力,为我国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可为

城市排水管线是城市一切污水、雨水排放的通道,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据测算每平方公里的建设区面积,大概就有15到20公里的排水管线,可谓数量惊人。由于受历史发展过程、人们认识能力、规划管理水平、投资强度的局限,排水行业主管部门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如城市排水管网附属设施家底及健康状况不清楚、排污企业的偷排漏排、排口水质不达标、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城市黑臭水体和被动粗放式管养等。

针对排水管网的日常监管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解决排水管网“在哪里”的问题,通过管线普查获取管线的位置、埋深、管径等基础数据;其次,要搞清楚排水管网“怎么样”的问题,运用CCTV、QV、声呐等检测技术进行管网检测,评估地下管线的健康状况;最后,要解决管网缺陷“如何治”的问题,针对管线的缺陷进行修复。

一、摸清排水管网的家底现状

为解决城市排水管线“家底不清、现状不明”的问题,首先要进行排水管线普查,获得排水管道位置、管径、连接关系、污水井管内底标高、排水管材质、管道走向、管道构筑物或附属物等基础信息,形成排水管线基础数据库,为排水管理工作提供详尽可靠的基础资料。除了搞清楚排水管网的基础数据外,还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雨污混接要搞清楚、排水户要查明白、排放口要调查清楚、污水流量要统计、污水水质要检验。

二、排水管网健康度评估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情况非常复杂,存在建设年代久、设计标准低、排水管线埋设较浅、管道老化严重、雨污合流现象普遍等诸多问题。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也明确要求建立周期性检测制度,通过排水管网检测发现存在的管网缺陷,从而对管网健康度进行评估。

针对城市排水管网各种不同的实际工况,通过封堵、导流和降水等措施,借助QV潜望镜检测、CCTV视频检测、声纳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管路淤积、排水不畅等原因进行调查,对管道的腐蚀、破损、接口错位、淤积等进行检测,对管道结构缺陷和管道功能进行评估,提供检测报告并给出管道修复建议。

三、排水管网缺陷修复

排水管网存在缺陷如同人生病一样都需要进行治疗,为尽早让“生病”的管网恢复健康,就需要对其缺陷进行修复。而非开挖铺管、修管和换管技术以其不影响交通,铺管速度快、效率高,无环境破坏,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等一系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青睐。

根据排水管道存在的各种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确定修复施工方案,目前采用非开挖修复方式分为整体修复和局部修复两种。对于需要整体修复的采用石浆喷涂整体修复和浸渍玻璃纤维光固(或热固)整体修复;对需要局部修复的采用树脂固化、不锈钢套桶、石浆喷涂局部修复和浸渍玻璃纤维光固(或热固)局部修复。

四、智慧排水信息化建设

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源-网-厂-站-口”一体化监管体系,实现针对排水管理的地上地下一体化、网格管理精细化、档案管理信息化、维修养护标准化、监管手段智能化。智慧排水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物联网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全移动排水管家APP等四大基础平台和业务平台。

在行动

一、苏州高新区排水管网检测、雨污混接调查项目

为积极贯彻落实苏州市《关于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和《高新区清水工程三年行动实施计划》文件精神,完成高新区公共市政雨污水管网功能性、结构性检查,建立GIS管网信息化系统,对管网堵塞、错接、破损、滲漏等问题及时开展修复,确保输送系统完整完好,大幅度减少外水进水量和污水外渗,打造“人水和谐、生态优先,实现城乡水环境质量提升”的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开展高新区排水管网检测、雨污混接调查项目。

2019年10月28日,苏州高新区排水管网检测、雨污混接调查项目正式开工。狮山、枫桥、经开、浒关、科技城等五个片区同步开展作业,230余人投入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中。项目计划完成雨水、污水近2000公里的普查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城区内雨水、污水管网修补测、管道QV、CCTV清淤检测、排口调查、排水户调查、管道健康状况评估、雨污混接调查、管道紧急抢修、管线信息化系统建设等。

二、大同市迎宾东街道路污水管道改造修复工程

由于大同市迎宾街污水主管道陈旧、老化、腐蚀、坍塌问题严重,需要对管道进行细致的全面的清淤、检测、修复工作。项目污水管道改造修复工程历时一年,完成了排水管线清淤检测及管道修复等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潜水、封堵气囊、动力站降水、清淤、吸污、管道检测、石浆喷涂、内衬修复、碎裂管道处理、钢内衬支护、沉井等。

大同项目顺利实施,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再一次证明了它特有的优势:

1)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拆迁麻烦和对环境的破坏,减少了工程的额外投资;

2)针对老、旧管道设施的改造,能同时满足结构更新和扩容的需求;

3)局部开挖工作坑小,减少了掘路量及对公共交通环境的影响;

4)采用液压设备,噪声低,符合环保要求,减少了扰民因素,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5)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

6)工程安全可靠,提高了服务性能,有益于设施的后期养护。

三、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与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智慧管网)建设项目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与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的建设,其核心目标是在“智慧管网”的总体框架下,面向管网规划、建设、监测、运维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开发建设,实现对城市各类管线数据的管理、审批、分析、查询、输出和更新,实现管网运行状态监管,保障管网安全运行。以科学、准确、权威的管网信息打造便捷、实用、智能的科学规划决策模式,实现管网的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

结束语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技术支撑+政策利好已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