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信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从制造强国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作了阐释。《读本》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凝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磅礴力量。
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强调,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学习读本》,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
当前,全国工信系统掀起学习《读本》热潮,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干部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把重要论述的学习融入日常工作,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部署上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制造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大家纷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精学深研、结合实际,武装头脑铸魂增智。
“《读本》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的宝贵资料。这不仅是一本学习的教材,更是一本实践的指南,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应炯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党委积极组织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围绕《读本》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谱写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贡献赛迪力量。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学促干推动实践,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思路举措。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锋表示,《读本》进一步坚定了江苏在制造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信心和决心。江苏将持续聚焦“1650”产业体系,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将构建“1650”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江苏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关键支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锋表示,北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部署,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着力推动智能制造加速发展,助力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全面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达标,打造一批新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示范应用,加快制造业核心环节的智能化突破引领。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制造优先,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集群发展为关键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基本路径,持续巩固提升“独树一帜”领先地位。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的痛点堵点,深入落实“尖刀”技术攻关工程,推行“揭榜挂帅”机制,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快突破存储芯片、工业基础软件等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技术产品。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 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彰显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之路,既要遵循各国工业化一般共性规律,又要立足国情实际。”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表示。他认为,我国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原始创新能否“跟得上”、先进技术能否“融进去”、产业价值能否“提上来”等主要问题,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还存在突出短板。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关键在于以新促质、向新而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那么,如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为破解制造业发展瓶颈难题、推动产业价值链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借鉴5G、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姚大虎表示,光学光电子行业企业应积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时代机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工具,并且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因素,成为支撑产业升级转型的基础设施。产业和企业主体要运用新兴的信息技术来赋能电子视像工业全链条全方位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敏说道。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李树翀表示,在制造业的承载下,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创新潜力被快速释放,而新一代数字技术也大大拓展了制造业的创新空间,“数字技术+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读本》将激发更多人投身到全面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中,为民族复兴伟业努力奋斗。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上,《读本》将指引长虹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中走得更稳、更远。”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表示。
各地也纷纷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潘锋表示,北京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推进传统领域“迭代”、新兴业态“抢滩”、未来产业“占先”,着力扩大先进制造业投资规模,加快培育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制造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山东将以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为目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筑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立起制造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一手抓存量变革,深化技改提级行动,纵深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另一手抓增量崛起,持续巩固提升高端化工、汽车、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培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全面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大家纷纷表示,要聚焦主责、立足主业,在学习中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光学光电子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行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姚大虎学习《读本》后有感而发,“行业骨干企业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引领和推动技术进步。通过不断研发新型的光学材料、光电器件和整机、系统,促进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进而推动行业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迈进。”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鹏表示,当前,建设制造强国进入战略关键期,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各个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对于智谱华章来说,这就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专注于原创的大模型理论、算法、产品,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走在前列。
“《读本》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那就是要持续科技创新,打造LED行业新质生产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进前沿技术研究与产品创新,同时也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形成更多自主创新成果,把科技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洺锋表示。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要义。”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朱正贤表示,“银河航天在2024年将铆足干劲,全员动起来,勇担发展重任。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提质升级,抢抓战略新兴产业的新赛道。”
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杨爱青表示,我们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在与发达国家的前沿竞争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光伏产业应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通过AI技术的应用,我们发现企业库存的平均水平能够降低15%,可以节省很大一笔钱。”在近日于深圳举办的SAP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上,SAP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AI
2024-03-22 09:41早春三月,万物向荣。AI手机/电视、MR头显等前沿新品齐发,面板、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创新突破不断,新产线和新项目加速建设和落地,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各大展会上的创新应用创新产品吸
2024-03-22 09:48sale@staff.ccidnet.com Tel:010-88558955
广告发布:sale@staff.ccidnet.com Tel:0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project@staff.ccidnet.com Tel:010-8855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