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5G技术加持智能云课堂

2020年各大纪念馆、博物馆行业在党的领导下全力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与此同时,文博领域努力探索出一条以云课堂、云观展、云讲解、云直播、云网课、云祭扫、云培训、云快闪等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本文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的“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为例,重要介绍抗战馆利用云课堂广泛传播重大抗战故事、重要抗战人物、重点抗战文物,陶冶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操,厚植了广大群众的爱国之情,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有效拓宽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渠道,是重大疫情防控中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0-09-18 14:32        来源:互联网经济杂志        作者:韩小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步伐,作为文博行业的纪念馆人如何在积极应对疫情的同时,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摆在当前的一大难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为突破口,将抗战故事、抗战人物、抗战文物以云端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收到较好地反响,成为重大疫情防控中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新探索。

一、爱国主义教育新探索——抗战云课堂的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要求,纪念馆行业采取闭馆措施。在闭馆期间,如何探索一条新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一时间困扰者各大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利用讲解人员、科研人员、文物保管人员、网络技术人员实行多部门合作,组成云课堂项目小组,于2020年4月联合推出“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活动。

该活动主要是讲抗战时期的重大战役、重要人物、重点文物背后的故事。云课堂的内容由馆领导、科研人员和讲解人员统一选定;云课堂的稿件由具体主讲人负责撰写,稿件内容控制在1000字以内。

云课堂的视频由网络技术人员录制和制作,总时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视频当中的历史照片采用抗战馆主展览中的珍贵照片,历史影像则在中央新影、央视纪录频道和馆藏纪录片中截取获得,权威可信。

云课堂授课地选在抗战馆主题展厅当中,选取与内容有关的展览内容进行“授课”。

云课堂平均每月推出两期,重大节点会推出相应内容,如五一劳动节、七月七日、著名抗日烈士牺牲日等。云课堂最终成片需要馆领导、科研人员、讲解人员和网络制作人员统一审定,以抗战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方式向公众展示。

二、爱国主义教育新探索——抗战云课堂的特点

抗战馆整合馆内人才、技术资源,跨多个部门联合组成项目小组,精心打造“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在近半年的运行中,云课堂以其内容专题化、方式多样化、视角独特化、受众广泛化的特色,已经成为一张抗战馆的新名片。

(一)课堂内容专题化

抗战云课堂的授课内容采用专题化设置。云课堂项目小组前期会精心挑选若干个专题,讲解人员从个人兴趣出发,自主选择有兴趣讲解的专题,并围绕专题查找资料撰写授课稿;科研人员围绕主题选取有关历史照片、历史文物及历史影像资料;网络技术人员围绕主题选取展厅拍摄场地、截取历史影像、拍摄文物照片。

采用授课内容专题化,有利于围绕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将授课内容用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图文呈现给观众;采用授课内容专题化,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提高整个工作的效率,不同的主讲人根据内容需要均会主动与科研部门、文物部门、网络技术部门沟通交流,相互帮忙更加高效完成工作;采用授课内容专题化,有利于提升讲解人员抗战史的知识储备水平,主讲人切实从图书资料和实物资料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转化成新的知识传授出去,达到内容讲解与文字撰写能力的双提升。

(二)授课方式多样化

抗战云课堂授课方式依据讲解员每个人的风格不同,而采用了灵活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授课。一方面,云课堂采用“导课”方式的多样化,诸如:歌曲“导课”、地图“导课”、实物“导课”和网络热议话题“导课”等。其中在“五一特辑”中一曲讲解人员清唱的《南泥湾》,将云观众带入那个红红火火大生产运动当中去。以网络热议话题中国友人约翰·拉贝后人托马斯·拉贝在疫情期间向中国求援的新闻话题为“导课”点,讲述了一九三七年前后历史长河中的守望相助。采用丰富多样的“导课”方式,打破对传统授课的呆板束缚,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且也紧跟当下热议话题,更加有效地引导民众在全球抗疫中贡献一份中国力量。

另一方面,云课堂采用“授课”内容多样化。以讲述国家一级重点文物“张上将军初葬处1940.5.16”石碑和其背后的故事《赤胆忠魂——张自忠》,尤其引发许多观众共鸣,让观众全面深入了解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牺牲的最高将领张自忠的感人故事,特别是他不避艰险、不畏牺牲的勇气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采用丰富的授课内容,不仅拓宽观众了解抗战史的渠道,更加坚定他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信念。

(三)讲授视角独特化

抗战云课堂采用讲授视角独特化,补充了传统阵地讲解的不足。抗战馆展厅巨型雕塑和环廊浮雕蕴含鲜为人知的故事,更多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挖掘出来。云课堂不仅让更多观众全面了解了抗战馆,更让多次来过抗战馆的文博同行,甚至所谓的“资深抗战馆人”接受一次知识的“洗礼”。

抗战馆主展馆经历一期和二期的改扩建后,其中一组名为“铜墙铁壁”(又名“血肉长城”)的大型雕塑一直伫立于主展厅序厅的正中央。然而,无论你是多次来馆的文博同行,还是资深抗战馆人对该雕塑却知之甚少。抗战云课堂——“铜墙铁壁”以专业的“雕刻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讲述了雕塑如何利用线条、纹理、质地来突出素描、速写立体效果,同时讲述了雕塑如何采用块面结合构图法,表现群雕气质的稳重和形象的伟岸。

(四)听课受众广泛化

抗战云课堂以网络为平台、以视频为手段,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上传播,使得广大云观众可以足不出户畅学抗战知识,因此云观众这个群体越来越广泛,并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且倍受关注。这些云观众当中既有长期关注文博行业发展的文博爱好者,也有经常出入各大门户网站论坛的网络达人,还有偶然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新晋学员”……他们了解到云课堂的途径不同,但对它的认可程度却比较高,并通过一个指尖上的转发,而影响到身边的其他人,达到一传百、百传千万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云课堂累计阅读转发达到3万余次(截止发稿之日前统计)。

这样好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与策划者、主讲人、云观众都密不可分。在云课堂活动中,抗战馆注重加强同云观众的沟通和互动。在每一轮的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尽最大可能地满足观众需要,认真全力打磨云课堂内容,制作预告视频,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接下来,抗战馆将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再借助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其他大平台对云课堂进行全面覆盖地宣传,进一步努力扩大受众规模,拓展传播范围,进一步提升云课堂文化内容的传播影响力。

三、爱国主义教育新探索——抗战云课堂的借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作为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积极承担防控责任,采用闭馆不闭展的“云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全力做好公众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强阵地,为纪念馆的新发展、新探索提供了些许借鉴。

(一)充分利用网络,开启爱国主义教育云端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云端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以抗战云课堂为代表的云端爱国主义教育,是在特殊时期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一次很有力的创新尝试。云端爱国主义教育让观众与纪念馆的展览、纪念馆的文物隔空对话,使观众在云端畅游各大纪念馆,更重要地是它不拘泥于传统教育模式,打破空间地域限制,让疫情期间足不出户的观众,在云端学习抗战史、传播抗战史,真正地做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整合馆内资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特色

开展爱国主义云端教育,要充分整合纪念馆自身的资源,深入挖掘本地、本馆的特色教育资源。目前全国各地纪念馆开展了众多形式的云端教育活动,如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抗战云课堂、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紫色·追忆——2020年清明云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抗“疫”路上 文明在行动》云快闪、武汉的小小讲解员带你“云游”八大红色场馆、上海的红色场馆系列5G云直播、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专家“云网课”、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的志愿者“云培训”、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的“云论坛”等,这些符合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云端平台大放异彩。

(三)探索联动机制,搭建爱国主义教育矩阵

以云端为契机,积极探索横跨东西、贯通南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联动机制,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矩阵。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利用云端会议平台向全国红色纪念馆发起联动纪念邀请。2020年7月7日当天,全国21个省市80余家纪念馆联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活动,举办全国纪念馆联动纪念活动旨在到达共同纪念、共同发声、共同传承的爱国主义教育矩阵效果。

四、后疫情时代云端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通过推出“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满足公众对抗战文化、抗战知识的需求,缓解了公众的文化焦虑。对未来,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展对公众的爱国主义教育亟需新的对策。以抗战云课堂为代表的云端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形式下,继续蓄力应对更多挑战。

(一)线上线下联动,相互依托形成合力

疫情期间,诸如抗战云课堂为代表的纪念馆线上活动得到强劲的发展,云课堂、云观展、云讲解、云直播、云网课、云祭扫、云培训、云快闪、云论坛等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变得家喻户晓,让宅家的公众变成一名云观众。在不久的将来,疫情结束后,更多观众仍然会走进纪念馆,参与线下的体验活动,但是云端的线上活动绝对不可能消失。云端的线上活动将成为线下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二)深挖创新形式,打破传统思维定式

云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疫情期间得到有效的提升,但同时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纪念馆的云端爱国教育形式单一、内容趋同,多以云端观展、云端讲解、云端网课的形式存在,主要还是围绕纪念馆本身的展览文物进行讲解,创新力度不够,后续发力不足,很难形成常态化的模式。

在后疫情时代,纪念馆要秉持深挖创新的态度,坚持云端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增强教育活动的直观性、趣味性。抗战馆的“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有别于其他云端教育,能较好地整合利用馆内资源,不仅让云观众收获抗战史的知识,也让纪念馆赢得更多赞誉。特别是抗战云课堂能及时关注社会发展热点,关注社会热议话题,从中汲取养分,开展跨时空的“对话”授课,得到云观众的认可,引导他们贡献抗疫力量。

(三)广泛吸纳人才,加强横跨行业合作

疫情期间,各大纪念馆推出的云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荣获了不错的成绩,这是跨学科纪念馆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的成果。各种云端线上活动需要精通互联网的人员,需要熟练剪辑视频的人员,需要全面了解相关历史的人员,需要灵活自如讲解的人员,在他们合作之下才将形式多样的云教育活动呈现给广大云观众。当今社会的竞争,实则是人才的竞争。云端教育需要人才,而线下的纪念馆教育更需要多学科、多专业背景的人才,只有他们相互配合才能使更多爱国主义教育项目落地。只有足够广泛吸纳人才,才能为创造更多的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

将来的纪念馆的人才引进应该尽最大可能接受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全力借助馆外的专业机构如社科院、党史研究室、方志办、档案馆、各类高校等共同举办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此外,目前纪念馆从业者需要开拓视野、放眼全球,可以凭借如世界博物馆协会、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等国际组织,学习其他国家纪念馆的优秀发展经验来推动我国纪念馆事业的蓬勃发展。纪念馆还可以关注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优秀案例,从中获得养分,为己所用。

(四)稳抓受众群体,精确互动量身定制

疫情期间,各大纪念馆推出的云端爱国主义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为纪念馆圈粉不少。但毕竟缺乏面对面的直接沟通,纪念馆无法精准提供相应的服务,尤其是在互动的时候,云观众体验并不理想。如纪念馆最普遍的云观展、云直播活动,虽然能利用弹幕互动,但众多网友在线不断刷屏让讲解人员应接不暇,没有办法顾及全部提问的观众。

在具体的展览或文物直播讲解时,讲解员一方面更注重讲解内容是否完整而忽略观众接收信息的消化快慢,另一方面也看不到云观众,对于回答云观众的提问也会稍显笼统,观众的体验效果不如线下参观。

在后疫情时代,纪念馆工作的重点应该抓住受众群体,针对不同的观众量身打造属于个性化的纪念馆活动。纪念馆可以根据受众的文化程度,按照年龄和职业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策划活动,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更应该关注边缘化观众的需求如老年人,尤其是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他们对纪念馆的情愫由来已久,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都是参观纪念馆的重要群体之一,因此如何选择老年观众能接受的传播媒介,给他们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是纪念馆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纪念馆可以在得到参观群众的同意后,利用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手段把他们的参观目的、参观时长、参观重点等统一录入,然后进行精准数据分析,努力为他们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建立起长效稳定的纪念馆监督评估机制。

小 结

抗战馆的“烽火印记——抗战云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胆探索,它以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的方式,弘扬抗战精神,传播正能量。重大疫情之下,各行各业必将迎来一次转型、一次变革、一次蜕变,纪念馆云端爱国主义教育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纪念馆人发挥主动能动性,立足本馆特色,发挥人才优势,线上线下联动,深挖创新形式,稳抓受众群体,让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云端“活起来”,更让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云端“火起来”。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