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本该是对手,
却——肩并肩、手拉手一起奋战……
他们,本应藏起自己的“武林秘籍”,
却——线上线下热烈交流,
把最宝贵的心得倾囊相授……
他们是多数同行的榜样,
却抓住每个机会让自己奋力成长……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
他们毕业了。
他们毕业了,饭馆去聚餐……
我“潜入”了“励志队”,想听听他们的真心话。
他们有人说——
和其它同类课程相比,
南翔老师的课非常落地,
不愧是自己成功做过猎头企业……
他们有人说,
南翔老师的课程非常系统化,
特别适合老板整体学习。
他们有人说,
花这么点钱,听这么好的课,太值了!
他们有人说,
南翔老师的课还需要再听一遍!
饭桌上,他们纷纷筹划起线下聚会,
你来我往,分享各自经验。
离开饭馆的路上,
我忍不问——既是同行,必存竞争,
如何又坦率交流,分享经验?
有人立刻纠正我——
“我们不是对手。我们是队友。
我们都属于一个同盟——跟对人联盟”。
课程有终结,情谊却没有终点。
他们是同行,
行业观点,如数家珍。
他们是同学,
互相学习,激烈争辩。
他们是盟友——
是跟对人联盟的合伙人。
他们,更是知己。
别人只看到他们的得与失,成与败。
他们彼此,却深深懂得:
这一切背后的——
孤独与艰辛,满足与幸福。
他们还是战友。
“跟对人联盟”平台上,
他们优势互补,联合打单,
最高效率为客户找到最佳人选。
如果说,商场如战场,
那么,他们已经是生死之交。
别人在孤军作战,
他们却拥有整个联盟的力量。
跟对人联盟创始人肖恒说,要把跟对人打造成“中国猎头行业最有价值的共生态科技服务平台。
他们毕业了。
困难是他们的脚下的土壤,
挑战是他们前行的伙伴。
跟对人联盟永远是他们的汲取能量的家园。
广结缘,觅良贤。
你扶我一下,我拉你一把,
不仅走地更快,而且走得更远。
笔者落笔时,大家已毕业近一周。
微信群里,正在轰轰烈烈地讨论着——
后续的落地计划,
大家争相加入感兴趣的模块小组。
不由得想起了此次培训室墙上的那句话——
“青春不老,我们不散”。
没去上课很遗憾?
小编特夹带了些课程私货,权且做安慰——《猎企管理者资源分配时,常踩的“4大坑”以及解决方案》。
坑1:新人先做容易的case。
带来的问题:单子做成后新人会误认为是自己个人能力出众,而非单子简单,导致忽略训练基本功,同时有膨胀欲。后续遇到挑战,会或者归因于单子太难,怨天尤人;或者干脆被打击地一蹶不振。
解决方案:对于新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尽快成单、培养其信心;而是花时间和精力训练基本功。这样,后续不管遇到怎样的挑战,他都不会被打倒,会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去努力解决问题。
坑2:徒弟等着喂,师傅去开荒。
带来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徒弟个人能力的提升;此外,师傅并非全知全能,也会有啃不下来的单子,这会让徒弟对于自己的未来产生灰暗情绪,看不到希望。这样的结果,会让原本的一个高产顾问,变为两个低产顾问,对整体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把大约30%的现有客户分给徒弟;鼓励徒弟去拓荒,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有时会有奇效;师傅做的成功,收入高,是对徒弟最好的激励,因为,师傅的今天就是徒弟的未来,让人充满希望,斗志昂扬。
坑3:能力强就该啃硬骨头。
存在的问题:
能力强并非啃硬骨头的能力强。能力强是指综合素质强的人,在前半段和新人差不多,他们的特点是后半段能够显出实力,比如深入沟通,行业研究,人选影响等。
解决方案:
新人的特质是无知者无畏,在开始阶段让其啃“硬骨头“,反而会产出意想不到的收获;能力强的人应该把精力聚焦在后半段,最大程度发挥价值。
坑4:团队小就不需要规划分工。
存在的问题:若事先没有规划分工体系,当后续团队扩大,分工需要更细致,某些员工的资源被分走后,会有不满情绪。而如果最开始便让其明晰未来规划分工,资源被切割后,他会有心理预期,能够顺利接受安排。
解决方案:在团队搭建之前,就做好架构图,明晰每个小组涉及的行业,以及需要的顾问数量。在团队尚小时,让其选择一个核心领域——未来不管团队如何变化,这个领域都是他的领地,让他把主要精力聚焦该领域;同时,让其选择一个尚空缺人手的领域,他可以拿出部分时间兼顾这一领域的单子,但是未来,如果有人入职专注这一领域,那他就无条件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