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滚动新闻 > 正文

张瑞敏:颠覆创新,凡墙皆是门

2018年12月18日,对于中国家电业和海尔来说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9-01-28 14:16        来源:中国电子报        作者:刘迪

2018年12月18日,对于中国家电业和海尔来说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对于获此殊荣,张瑞敏表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希望通过人单合一的模式,引领物联网经济时代的发展。”

用锤子砸出行业领军地位

1984年,中央出台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年,张瑞敏临危受命,到濒临倒闭的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1985年,为了保证企业的质量口碑,张瑞敏砸掉了76台有缺陷的电冰箱。此举不光是把有缺陷的电冰箱砸了,更是唤醒了海尔人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彻底扭转了企业对质量不重视的局面。1988年12月,海尔拿下同行业全国质量评比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

回首过往的34年创业史,张瑞敏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大势,带领海尔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对此,张瑞敏表示,海尔从一开始就有价值诉求,而价值诉求决定了一个企业应不应该存在。对海尔来说,价值诉求就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

一位长期观察海尔变革的业内人士说:“34年来,海尔一直在高速颠覆与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到市场链流程再造,再到2008年的零库存,乃至目前的转型……海尔发展的每一步,都证明了这种颠覆有着高远的前瞻性——每一个阶段的变革都在准确地响应时代的节奏和用户的需求。”

“人单合一”模式让海尔走向世界

谈到改革开放40年的最大收获,张瑞敏表示:“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成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增长。但本质其实是对人的积极性的解放。”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张瑞敏愈发感觉到解放人性的紧迫性。2000年,他提出“不触网,就死亡”。要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价值,就要把传统的组织及管理理论“砸”掉。就像当年砸冰箱一样,海尔砸掉了中间管理层,让员工自由组队,成立了一个个小微创业团队,快速精准地对接用户需求。

对此,他提出了“人单合一”的全新模式。“人”就是员工,“单”即用户需求。“人单合一”模式最核心的就是把员工和用户连起来,从企业、员工和用户三个维度进行颠覆性、系统性的持续动态变革。随着新模式的推行,海尔演化出上千个小平台,有的甚至成为了上市公司。“人单合一”的模式不仅让海尔完成蜕变,也逐步走向世界实现了跨文化的复制。

经过30多年经营管理实践,张瑞敏已成为企业界公认的管理大师,他先后创出了“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斜坡球体理论”等管理工具,“激活休克鱼”等经典案例。他觉得他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他相信未来在每个人手中。而他的任务,不再是靠自己的大脑管控一切,而是把海尔变成创业平台,把员工变成创客,把决策权、用人权、薪酬权交给创客。

张瑞敏表示,无论海尔内部还是海尔外部,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价值创新的案例不胜枚举。“人单合一”驱动的创新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弥漫在企业的每个角落。海尔正在创造的,是各方都得益的新价值矩阵,是精准触达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场景服务和社群经济,是包含双边或者多边以至生态的新市场。在这里,海尔的竞争力已经变成通过差异化服务获得最多终身用户的能力。

海尔未来不出产品而出创客

颠覆创新,凡墙皆是门;不颠覆创新,凡门皆是墙。未来海尔不再是出产品的,而是出创客的。如果是出产品的,就会被自己束缚;但如果是出创客的,就会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创意。

过去几十年中,海尔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引领者。如今,回顾这一段历史,张瑞敏认为,改革开放给企业带来了更大自主权。中国企业从原来只是亦步亦趋、跟在外国企业后面学习的角色,变成今天我们可以不断进行新的创造,这是最大的一个变化。在物联网阶段,大家都在一个新的起跑线,我们反而可以跑到另外一些国际大公司前面。

如果说,带领海尔创立世界品牌属于传统工业经济时期,那么,以人单合一模式建立“三生”体系,则是张瑞敏为物联网经济时代量身定做的世界级管理模式。种种迹象表明,这个管理模式必将再次融入中国下一轮改革开放的主题,成为新的“中国模式”的一部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向前发展。

合作站点
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