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关于我国银发数字鸿沟调查分析与政策建议

快速的数字化与快速的老龄化同步叠加,使得银发数字鸿沟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 题。
发布时间:2022-12-26 15:38        来源:数字经济杂志        作者:梁田

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同时,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21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亿,占总人口的18.9%,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64个百分点。快速的数字化与快速的老龄化同步叠加,使得银发数字鸿沟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老年人面对网络数字技术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却不得不用、用不了、用不好的窘境,面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也常有所闻。本文针对我国银发数字鸿沟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关于我国银发数字鸿沟的调查问卷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3.0%,60岁及以上老人(以下统称老年群体)占网民总体的比重仅为11.5%,较同期占总人口比例低7.4个百分点。可见我国老年群体的接入鸿沟普遍存在。

为了进一步研究银发数字鸿沟问题,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自己和同学、亲友向老年群体发放并协助填写、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其中男性占43%、女性占57%,年龄在60-64岁的占39%、在65-69岁的占20%、70-74岁的占17%、75-79岁的占13%、80岁及以上的占11%,常住地为农村的占24%、县城的占32%、大中城市的占44%。

(一)老年群体受数字化影响大,数字化普及率较高

老年群体认为数字化发展对他们生活有影响的占74%,其中影响很大的占24%。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的占82%,使用老年机的占16%,无手机的只有2%。老年群体主要使用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且63%的只使用智能手机接入,使用电脑(21%)、网络电视(18%)和平板电脑(13%)等方式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不高。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从使用频次看,每天使用次数比较多或多的占55%、使用比较少或少的占12%;从使用技能看,比较熟练或熟练的占31%,一般熟练的占43%,不太熟练或不熟练的占26%。

可见,在我国数字化和老龄化同步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老年群体积极适应数字化浪潮,大多数没有掉队落伍。

(二)数字化已经渗透到老年群体日常生活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中,经常使用的功能主要有:生活类(天气预报、日历、拍照录像等)占79%,社交软件(如微信或QQ等)占74%,防疫服务(健康宝、行程码等)占59%,信息服务(如百度、短视频和新闻平台等)占56%,在线支付(如微信支持、支付宝等)占48%,医疗健康(预约挂号、线上咨询等)占43%,网络购物(如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占40%,交通出行(网购车票、地图、导航等)占37%,公共服务(办理社保、医保等)占26%,娱乐游戏(如优酷、爱奇艺、游戏等)占24%,金融服务(银行、证券、理财类服务)占24%。

总体看,众多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给老年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受到了他们的喜爱,但对老年群体的数字化适应能力形成巨大的挑战。

(三)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生活的

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大多心态比较积极,存在通过智能手机增加与别人的沟通交流(66%)、方便生活(63%)、了解外界信息(62%)、学习新东西(37%)等正能量。老年群体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虽有智能手机功能太复杂(58%)、找不到适合老年人的应用(18%)、子女不支持(3%)等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也不少,如年龄太大身体不佳(37%)、没人教不会用(37%)、生活中用不上(21%)、对智能手机没有兴趣(16%)等。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对使用智能手机意愿并不高,且存在畏难情绪。比如认为生活中非常需要或比较需要智能手机的占39%,而不太需要或完全不需要的占到50%;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使用智能手机的占29%,而不太愿意或完全不愿意使用的占39%;认为学习智能手机困难或比较困难的占87%,认为难度一般的为13%,而认为比较容易或容易的没有一个人。

(四)老年群体获得数字化知识和技能的渠道单一

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由家庭成员教会使用的占71%,自己探索学会使用的占28%,通过其他渠道学会使用的很少。老年群体愿意接受帮助提升数字化适应能力的方式主要有:子女或孙子女手把手地教(73%)、志愿者一对一地教(26%)、老人之间形成互助小组(26%)、短视频课程(23%)、社区组织培训学习(21%)、其他方式(7%)。

上述数据表明,受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家庭成员特别是家庭年轻一代的信息反哺,是老年群体获取数字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和期待的主要方式,社会力量在促进老年群体适应数字化时代方面角色缺失,老年群体希望社会力量在数字化教育培训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五)老年群体在生活中遇到数字化障碍

主要表现在:专门针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太少(55%);应用界面不友好,文字看不清,功能找不着,适老化改造滞后(50%);应用软件没有老年人版本(47%);有些公共服务只提供数字化服务,取消了传统服务方式(38%);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信息违规推送、虚假违法广告等侵权行为(36%);难以及时获得数字化技术指导(27%);其他(12%)。

(六)针对老年群体跨越银发数字鸿沟的建议

主要集中在:加快重点数字化设施和产品适老化改造(68%);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信息违规推送、网络虚假违法广告等行为(65%);鼓励社会组织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化社会(55%);公共服务在提供数字化服务的同时仍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48%);加强老年群体数字化技术知识教育培训(47%);加强立法保护老年人数字权利(38%)。

二、我国银发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形成银发数字鸿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老年群体自身素质适应不了数字技术的发展

客观上,他们因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视力、认知能力、记忆力等身体机能的衰退,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数字化知识的获得与相关技能的熟练;主观上,他们既因为看到数字化消极的一面而抗拒,又因为知识与技能上适应不了数字化的发展而焦虑和不自信。

(二)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客观上扩大了数字鸿沟

学者们普遍认为,随着数字传播驱动社会信息传播机制的范式转变,数字鸿沟基本同步地经历了特性鲜明的三种范式,即从最初的接入鸿沟(数字鸿沟1.0)到网络使用的素养鸿沟(数字鸿沟2.0)再到智能时代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鸿沟(数字鸿沟3.0)。现实生活中,数字鸿沟的三种范式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而智能鸿沟的凸显对老年群体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企业利益最大化导致老年群体被选择性抛弃

老年群体相较于年轻一代,网络消费能力及意愿较低,生产者面对赢者通吃的网络法则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产品与服务供给上更加看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较强的年轻群体,而选择性忽视了老年群体的需求,使得老年群体并不能平等地享受数字红利。少数不良企业和个人甚至利用老年群体的数字化弱势地位,采用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违规手段从老年人身上攫取不当利益,导致部分受到伤害的老年人放弃或抵触网络。

(四)政府积极推动解决但系统性强制性显得不足

我国近年先后出台《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助力老年人平等便捷地获取和使用数字技术及服务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对缩小银发数字鸿沟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政策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从供给侧推动多,没有形成闭环式、系统化的政策体系;倡导性软性政策多,缺乏法律层面的强制规范和激励约束;相关标准的制订尚处于起步阶段。

(五)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满足不了老年群体需要

虽然学术界开展了一些研究,但社会组织对此关注不够,专门的社会组织较少,相应的公益服务和志愿服务缺失。社区忙于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由于人手不够、能力不足、经费缺少、资源缺乏等诸多因素,对老年群体需要的数字化服务难以纳入常态化的服务清单。

三、跨越银发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法律的顶层设计

修订《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明确公共场所的数字化设备和产品,必须进行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明确存在老年群体用户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应当面向老年群体设立专门模式提供平等便捷服务;明确禁止对老年人的数据滥采滥用和算法歧视,保护老年人的数字权利。鼓励开发更多的老年人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构建数字包容性社会。制定消弭银发数字鸿沟的中长期规划,完善老年人友好型产品与服务的标准规范。

(二)加强老年群体数字化教育培训

积极发挥家庭成员的数字代际信息反哺作用,由年轻一代结合生活场景向年长一代传授数字化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是让年老一代掌握基本数字技术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幸福圆满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培训,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增设数字化课程,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老年人适应数字社会发展。开展社区老年人互助行动,让数字化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年人教会数字化技术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帮助老年群体实现自我提升。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及时开发老年人友好型的数字化公益课程,向社会免费推广,让老年人找得着、听得清、看得懂、一学就会。依托短视频、直播、互动视频等新形式,实现老年群体数字化教育低成本、高速度、跨越式普及。

(三)加快数字化设施、产品与服务的适老化改造

国家加大投入,并带动社会化投资,加强日常生活的“适老化”公共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就医挂号、政务服务、公共出行、超市购物消费等日常使用场景增设适老化基础设施,对有限的适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让数字技术真正做到赋能于民,同时保留传统线下办理渠道,为老年人获取公共服务提供公平机会。对老年群体经常使用的网站和APP,加快适老化改造,推出关怀版、长辈模式、老年模式等,通过“四大”(即大字体、大图标、大按钮、大音量)“四简”(即简化界面、简化结构、简化功能、简化操作)等方式解决老年群体看不清、听不见、找不到、学不会等问题,满足老年群体上网的特殊需求。

(四)发展银发数字经济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群体消费潜力有望增长至约106万亿元,在GDP中的增长比例将提升到33%,中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围绕老年群体的衣、食、住、行、游、娱、健、医,打造一批具有老年人特色、深受老年人喜爱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五)保护老年人合法的数字权利

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要求,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加强大数据手段应用,及时识别并主动拦截诈骗信息、渠道,减少老年人受骗机会。加强保障老年人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滥采滥用,防止盗用、骗用老年人身份信息进行非法活动。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出台《算法》,加强智能产品的算法审计与监管,消除针对老年人的算法歧视,努力缩小智能鸿沟。开展宣传培训服务,引导老年人健康上网、科学用网,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文︱梁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