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正文

从2018到2019,“智慧泉城”因何成为样板?

2020年,“智慧泉城”建设突出两大原则:产业促进和共建共享 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智慧产业赋能城市治理的过程,一切智慧成果来源于智慧产业的推动。
发布时间:2020-01-16 14:56        来源:赛迪网        作者:郭翼姣

2019年,“智慧泉城”入选“2018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历时一年的进一步建设和运营,济南的样板工程能否卫冕?

 “以人为本 需求导向 ”正确的理念是成功的第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500座城市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但严格意义来讲,相当一部分并不符合“智慧”的要求。正如李德仁院士在2019年提出:“有些智慧城市主要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些地方仅站在有利于政府提高效率的角度,但是没有转换成市民角度。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2016年,国家标准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提出的八项评价指标中,其中比重最大的是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分别占比37%、20%,“以人为本”成为评价指标的宗旨,立足点在于应用效果和民众感受。在各部委,各行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反思过程中,这种以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评价指标的“互联网思维”逐渐被业界认可。

打破传统思路,“智慧泉城”成为这一理念的第一批践行者,时隔一年,再次采访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他不忘初心,首先强调的还是理念的问题:“我认为济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我们始终把握人是城市的主人和灵魂,牢牢把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根本目的是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提出了”智慧让城市更美好“这一基本建设理念和愿景,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

相比顶层设计,理念正确是迈出的第一步,秉持“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理念设计的智慧城市更能解决人的需求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项目思维”的顶层设计难落地的原因,也避免了盲目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把城市当做生命体去做顶层设计

当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视角由满足政府需求转向满足百姓需求时,城市也随之具有生命力。因而对城市的顶层设计不是单纯的IT设计,而是对一个生命周期的设计。 作为“智慧泉城”顶层设计的总策划人,汲佩德说:“顶层设计首先要基于对这个城市的理解和把握,我们秉承”智慧让城市更美好“这一基本理念和愿景,提出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中国智慧名城目标。这个目标是打造一个有机生命体,所谓善感知,就是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所谓有温度,就是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所谓会呼吸,就是推陈出新、迭代演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

“智慧泉城”的顶层设计可概括为三条主线的逻辑底座:一是目标定位和重点领域,就是紧紧围绕“优政、惠民、兴业”三大目标,突出 “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需求、经济发展”四大领域;二是在物理架构上,构建泛在化的“云、管、端”的有机生命体,打造“感知、联接、计算、应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神经系统”和“智能感官”;三是智慧应用服务上,通过云管端的有机生命体,推动6+N智慧应用专题建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一把手”总体推进 ,构建一主体两平台体制机制

考虑“为什么要建”,“要建成什么样”,“怎么建设”后,最终如何运营“智慧泉城”将落实在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上。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业务流程再造和协同,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意味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智慧泉城”的特色和难度在于它是市级层面的大智慧城市建设,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区县、某个领域或者是某个点的应用,因此相比智慧区、县的建设运营推进的难度要大的很多。“智慧泉城”在领导体制上,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叫做“智慧办”,由工信局牵头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

有了“一把手”这个行政抓手,“智慧泉城”又探索建立“一主体两平台”的建设运营机制。 “一主体”即建设运营的责任主体和市场主体,由市政府与浪潮合资组建的智慧泉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种运营模式下,让运营者不仅为城市发展谋求恰当的市场机制,更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两平台”即:城市大数据平台和智慧泉城运行管理平台。前者是城市大脑,后者是运行管理中心。

城市大数据平台是在济南政务云基础上升级的城市大数据融合中心,由政务云向城市云升级的过程,城市大数据平台建成人口、法人、基础地理信息、电子证照基础库,为“智慧泉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对于无形的城市大脑,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是集城市运行管理、政务参观体验、协同调度、城市预测仿真、联动指挥和重大活动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物理平台,是城市运行管理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

“我们打造一主体两平台的目的,主要是增强智慧城市的整体感、系统性,既能展现智慧建设的成果,又要成为一个实战的智慧管理中心。”汲佩德说。

“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理念赋予济南“智慧”,逻辑严谨的顶层设计让“智慧泉城”成为有机生命体,并赋予其生命周期的运行方式,让“智慧泉城”成为一座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城市。

建设两年“智慧泉城”成绩如何?

2018年,“智慧泉城”围绕政务服务效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务普惠、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完成“群众办事一站通”“市民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爱城市网一点通”“公共安全一网通”“金融服务一贷通”的“6+N”智慧应用专题建设。

“我们认为智慧应用需求是无限的,6是满足基本的需求,N是无限的,是不断在成长的。”汲佩德说。

围绕政务服务效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改善、民生服务普惠、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2019年,济南统筹作好“群众办事一站通”、“市民出行一路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爱城市网一点通”、“公共安全一网通”等“6+N”个智慧应用专题建设任务推进工作。

截止到2019年底,“智慧泉城”相比2018年又哪些实质性进展呢?

“群众办事一站通”推动市级647项行政许可事项进驻山东政务服务网,比2018年增加18项,服务事项上网率达到100%,其中498项行政许可事项可全程网办或在线申办,占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的76.9%。

“市民出行一路通”建成交通大脑并投入使用,建成142块交通诱导屏,打造6处“会思考的信号灯”;在275个路口实现信号灯区域自适应,525个路口实现绿波带协调,564个路口实现远程调控。

2018年,“居民健康一卡通”完成37家医院的数据汇聚和16个相关机构的数据对接。 到2019年 “居民健康一卡通”完成18家驻济省属医院、77家市及区县级医院、14个区县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量数据汇聚治理,在59家医院实现个人全量数据授权联网调用;完成24家市及区县属医疗机构一卡通功能对接。

截止到2019年底“爱城市网一点通” 累计注册用户470万,比2018年涨幅100%,月活跃用户113万人、便民服务应用100个、开放数据政府单位34家,基本实现一个APP畅享所有城市服务。

“公共安全一网”通启动“雪亮工程”,采用PPP模式推动建设,目前已通过会议评审;完成重点单位视频对接,已接入81家单位1600余路视频,并部署解析系统,实现了动态视频初步解析;开展中小学安保平台试点,覆盖96所学校,为15万名家长提供孩子进出学校的信息推送及视频查看服务。

2018年“数字金融一贷通” APP打通11家政务数据、130项数据集,到2019年真正实现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不见面、纯信用、即时到账的一站式贷款服务,创新性实现数字金融一贷通“101”模式,即“1分钟申请,全过程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截至目前,“一贷通”平台已为济南1.5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过35亿元 

下一步工作:产业促进 共建共享

“本着政府主导、产业促进、共建共享;系统集约、高质高效;稳中求进、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2018年是“智慧泉城”打基础的一年;2019年 “智慧泉城”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用数据说话,目前已实现“七通”,且有“六通”有明显建设运营成效,那么2020年“智慧泉城”如何深化拓展提升?

2020年,“智慧泉城”建设突出两大原则:产业促进和共建共享

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智慧产业赋能城市治理的过程,一切智慧成果来源于智慧产业的推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提要求,产业发展来促进智慧成果产出。汲佩德说:“智慧城市的建设部门,应该是产业促进部门来牵头,而不是行政部门、管理部门来牵头。2020年,必须牢牢把握智慧产业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这一根本动力和源泉,通过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让社会新技术、新产业来赋能智慧城市的建设”

另外,智慧城市建设其需求的泛在化和多样性,必然要求智慧应用供给的多样性、泛在化,也必然要求多元多主体提供技术和业务支撑,汲佩德说:“任何一个ICT企业或者任何一个运营商都包揽不了建设运营问题,所以共建共享既是发展规律,更是现实选择,一定要形成共识。2020年‘智慧泉城’将打造1+1+X模式,即第一个是政府主导,第二个1是一个运营主体来统筹建设运营,+X就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构建共建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生态。”

 

每日必读

专题访谈

合作站点